如何鉴定银元真伪
如何鉴定银元真伪
近年来银圆收藏不断升温,其主要原因是纸币收藏银圆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材质价值被人们普遍接受。因利益驱动,银圆作伪一直是古玩做假的“重灾区”。作伪技术不断改进,仿制花样不断翻新,上当受骗者屡见不鲜。现将辨认银圆的主要方法予以介绍。
一、银质辨伪。辨别银圆的真假,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银原子序数47,元素符号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银光泽柔和,润白色。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真银圆清洗后雪白照人。银圆硬度低,两块银圆相叠摩擦,有油润感,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外国银币或凸凹不平的银币除外)。假银圆或钢铁做胚、或铜铅做胚、或铝锡做胚,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无光泽。假银圆用火烧后便“丑态”百出,有断裂的、变形的、散化的,真银圆火烧不变形、不变音,清洗后雪白有亮光。假银圆清洗后泛黄、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别银质是收藏银圆的前提。
二、听音辨伪。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银圆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银圆中部,用另一枚银圆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圆。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假币,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假币,声音沉闷的是“银包铜夹馅”假币,无声的是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币。过去传统的鉴定银圆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圆中心,用力猛吹,能听到轻微韵音的是真银圆,无韵音的是假银圆。这种方法一是要听力好,二是切忌手指与银圆接触面过大,三是要猛吹快听。听音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基础。
三、包浆辨伪。传世银圆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包浆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浅橙色和粟壳色。用鞋油擦涂和蜡火烧烤出来的包浆呈重黑色,一眼便识。辨认包浆是识别银圆的有效方法。
四、锈色辨伪。银圆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传世银圆锈层很薄,呈墨绿色。出土银圆一般锈层较厚,局部锈层凸起。两枚银圆锈在一起,磕开后,表面有分布不匀的白色亮点,迎光而视闪闪发光,俗称“泛银”,泛银现象是无法作伪的。陪葬出土银圆多数泛酱红色,局部有绿色锈斑。水坑银圆通体泛绿锈。真银圆的锈色是历史的烙印,很难去掉,用碱水沸煮而不退。假银圆人工做作的锈呈淡绿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针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碱水沸煮半小时便锈色全无。假银圆的锈用鼻子闻有腥味,用舌头舔有酸味。锈色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关键。
五、擦痕辨伪。银圆在流通过程中,因摩擦、磕碰所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些痕迹用放大镜观察,或轻或重、或长或短,布满全身,凸出部位磨损较重,凹低部位磨损较轻。假银圆的擦痕多用砂纸打磨,极不自然。凡是磨损有悖常理,痕迹分布不自然,一般多数为假银圆。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钱庄或银号有在银圆上打戳记的习惯,凡是有戳记的银圆很少见到赝品。
六、文字辨伪。真银圆不论是汉字、满文、藏文、维吾尔文或英文都流畅隽秀,清晰可辨。假银圆文字笔划软弱无力,粗细不匀,有的模糊不清。龙洋中间的满文不显或模糊不清的,一般不要购买。
七、图案辨伪。从晚清到民国流通银圆版别众多,图案各有特色。清代龙洋图案有游龙、座龙、长须龙、短须龙、反龙、大尾龙、曲须龙、圆眼龙等;民国银币图案主要有嘉禾、铁血十八星旗、五色旗、八辨莲花、忍冬草、花星、八吉祥微、汉字隶书等图案。真银圆图案线条流畅精美,喻意丰富。如“袁大头”银圆嘉禾图案为稻穗,“小头”银圆嘉禾图案为麦穗,稻麦是我国南北主粮代表,为“农业立国、丰岁足民”之意。真品银圆的嘉禾图案穗粒饱满,穗芒精细。仿品则穗芒粗短,穗粒欠丰。同一厂家铸造的银圆,其图案也不尽相同,如北洋34年“光绪元宝”,真品龙鳞呈片状,互不相连。长尾龙眼珠中有针尖小眼,而短尾龙眼珠中却没有小眼。北洋34年“光绪元宝”仿品龙鳞呈网状,眼珠较大。1935年银圆停止铸造后,部分钱币商收取各造币厂作废钢模,用两个不同的版别模具铸造这面那背,合面合背等“驴头马嘴”戏作臆造银币,没有历史价值,不值得收藏。
八、工艺辨伪。我国真品银圆绝大多数为机制币,造币设备冲压力一般为5-6吨,银圆表面平滑如镜,图像立体感强。早期假银圆多系翻砂作伪,边道发毛,有手工锉边痕迹,内齿粗细不均,外齿宽窄不等,用放大镜观察币面有砂眼或不规则的凸凹。银圆制造,轧边为单独工序,真银圆边齿一般呈梯形状,内齿精细,大小一致,厚薄一致。假银圆非大即小,非厚即薄。
九、重量辨伪。清末龙洋和民国流通银圆,主币重量绝大多数为旧制七钱二分,每钱约合3.7克。“库平”系清政府征税所用量衡标准,1908年清政府规定库平一两等于37.301克;“足纹”乃清政府法定标准成色,其含银量为93.5%;“关平”为近代中国海关收税量衡标准,关平一两约合37.799克;“漕平”为清政府光绪二十六年以后采用征收东南各省漕粮所用量衡标准,一两约合36.65克;“湘平”是晚清及民国前期湖南及新疆量衡标准,一两约合36.13克;“厂平”是清代吉林省所用量衡标准,一两约合35.86克;1933年民国政府公布《银本币铸造条例》规定,每枚银圆重量为26.697克。真银圆每枚重量在26.5克~26.7克之间都为正常。假币的重量非重即轻,很难与真币重量一致。
十、改版辨伪。各种银币,由于版别不同,其价格差异较大。如“袁大头”普通银圆目前市场价格一枚在200元左右,而一枚签字版“袁大头”一枚却在60000元左右;江南甲辰银圆,正面标记为CH的目前市场价格在400元左右,而TH标记的则在1800元左右。银圆的点星之分,字体之别其价格也相差较大。作伪者常常用刮去、悍接、挖补等“手术”进行修改。购卖高档银圆,对重点部位要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看字体迹缝是否留有刀痕,看包浆是否有异,看标志是否有悍接痕迹。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抱着捡漏的心理去购买高档银圆,往往会吃大亏。
十一、真银假币辨伪。近年来,银币作伪不断改进,用真银机制假币屡见不鲜。用现代新银伪造普通银圆,其边道外齿为一次冲压而成,齿口无梯形状,没有摩擦痕迹,声音略高于真币。仿制高档银圆,一般采用旧银圆熔化翻铸,并用现代科技克隆复制,做旧处理后很难辨认真伪。但这种银圆缺少“古气”擦痕极不自然,在高倍放大镜下便“原形毕露”。
银圆辨伪,说易不易,说难不难。作伪与辨伪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将长期存在。要识得银圆的真面目,既要多见各种真品,又要多见各类仿品,多见而识广。既要多问,又要多想,熟记各类银币的细微特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看见真品,一眼知真,晓得真在哪里。遇到赝品,一眼识假,知道假在何方。收藏银圆,贵在实践,银币文化的艺术享受,属于勤奋者。
(以下是2009年10月1日普品成交价 (单位/元)
袁像大头壹元(三、九、十年) 215
袁像大头八年 300
大头中圆 650
小头 200
23年帆船 215
22年帆船 280
鹰洋 200
四川军政府(汉版) 205
坐洋壹元 160
站洋壹元 280
34年北洋龙 430
33年北洋龙 520
29年北洋龙 450
26年北洋龙 1600
25年北洋龙 800
24年北洋 1200
23年北洋 1800
帆船三鸟 4500
造币总厂 750
大清银币 620
新版云南光绪7.2 580
湖北光绪、宣统 430 /460
广东光绪、宣统 460 /480
云南光绪、宣统1200/1800
四川光绪、宣统 550 /700
唐军长 200
四川卢比 180
日本龙洋 350
江南甲辰 430
壬寅 680
辛丑 700
庚子 900
戊戌 1900
己亥 2100
癸卯 2100
乙巳 2200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因其铸工精湛、币材良好、版别丰富、颇受藏家青睐,市场价格也因此一直坚挺,一些造假者把目光投向了银元。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
称重量。一般真银元的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定成色。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目前,市场上发现的批量伪造银元,主要采用铜镍等合金铸造而成,其特点各异:有仿照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图案,其颜色为白灰带青色,无光泽,声音尖短,类似其他私版;有的直径比正常银币小1毫米左右,重要的是其重量总在20克上下。
还有少数的是用铜、铅、锡等金属铸造的假银元,外表镀银,其特点为铜质铸造的假银元版图粗糙,音尖短而量轻,磨掉表面银色多呈现微黄,质量为21克左右;用锡、铝铸造的银元,则图案模糊,质软无弹力,声音低沉。将银色磨去,锡质的青灰色;铝质的为青黑色,质量均在20克左右。
另外,由于银币在长期不断地交换流通使用过程中,经过人手的抚摸、磨擦,其磨损的部分主要在钱体的突出部位表现出来,应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匀,无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装、无磨损,钱体又无包浆的高档银币可判定为假币。
光听声音难辨别 五招识别真假银元
“光听声音并不能断定是否是真银元。”周新耀告诉记者,以往影视剧中,两个手指上下拿着银元中心点,用嘴一吹,随后放在耳边一听便断定真假的方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据他多年的钱币收藏经验,任何的金属薄片,只要拿捏到位,都能吹出声响来。
在真假银元的鉴定上,除了声音,还要从白银成色、重量、色泽以及一些旧时钱庄的戳记等几个方法来综合考查。
看成色。真银元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银量的银元,色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色低的银元或假银元,色泽暗淡并有偏色现象,如掺铜的银元带微红色或微黄色,含铅、锌的银元带灰黑色。
听音韵。周新耀说,老银元用手指托其中心点,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好比男高音。而一些新制的假银元,即便为全银打造,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犹如女高音。一些铜、锌量高的假银元声或音脆而响或音质呆滞而没有转音。但要注意因某种原因,一些经火烧、或受盐碱等地理环境所影响的真银元,也会出现音质低哑或成“哑版”现象。这就需要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测比重。白银的比重低于黄金、白金,而高于铜、铅、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枚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一般重量都在26.5克至27克之间,库平一两银元的重量为33克,真银元的误差小。只要用同等体积的真银元与假银元进行比较,真假立现。
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另外,很多假银元都是“翻砂”制作的,如遇到文字、图案模糊,质地又偏轻的要当心。
查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自然生成的磨损擦划痕迹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真银元,然后对照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假银元就无迹可遁。周新耀认为,收藏银元,还需认识年号、发行机构、版别等。同一版别不同年号价格相差很大。同时要在保“真”的基础上求“精”,选择一些市场流通量少、品相好的精品,提高自己的收益率。
真伪银元的简易识别
鉴定的主要方法有:一是看形制是机器冲压还是翻砂,凡是翻砂版均是假币;二是看文字是否凹凸,风格与当时韵味是否相符,用放大镜一看就一目了然;三是看齿轮,假币齿轮远不如真币规整,两者一对比特别明显;四是看颜色,银元应是白色,有包浆、银锈,擦掉即露白,不同的含银量,颜色略有差异,清朝银元含银量最高90%,最低50%,通常在88%;五是听声音,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而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短促,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假银元声音低哑或为“哑版”;六是用比重法测试,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锡、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由于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锡、锌等其他金属,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一、看成色
真银圆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银量的银圆,色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色底的银圆或假银圆,色泽暗淡并有偏色现象,含红铜的银圆带微红色,含黄铜的银圆带微黄色,含白铜的银圆带微青色,含铅的银圆带灰黑色,含锌的银圆带青灰色。
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二、听音韵
真银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含铜镀银的假银圆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圆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圆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圆声音低哑或成“哑版”。但要注意因某种原因,一些经火烧、或受盐碱等地理环境所影响的真银元,也会出现音质低哑或成“哑版”现象。这就需要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
三、用比重法测试
白银的比重是10.5克,低于黄金、白金的比重,而高于铜、锡、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枚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圆和一元袁大头,一般重量都在25.5克至27克之间,一两银圆的重量为36克,真银圆的误差不会超过0.4克。而假银圆的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锡、锌等其他金属;知道了不同金属的比重,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圆与真银圆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圆轻,真银圆重。用天平称称,假银圆比真银圆轻2至5克。自然目前有些真银假币的银元在重量上也达到了几乎相仿,藏者要有充分的思想,以一点怀疑否定全局的心理准备来应对今天的更高级别的仿品了。
四、验边齿
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另外,很多假银元都是“翻砂”制作的,如遇到文字、图案模糊,质地又偏轻的要当心。
五、查磨损
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自然生成的磨损擦划痕迹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
六、比对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真银元,然后对照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假银元就无迹可遁。周新耀认为,收藏银元,还需认识年号、发行机构、版别等。同一版别不同年号价格相差很大。同时要在保“真”的基础上求“精”,选择一些市场流通量少、品相好的精品,提高自己的收益率。
七、看外形
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
八、称重量
一般真银元的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目前,市场上发现的批量伪造银元,主要采用铜镍等合金铸造而成,其特点各异:有仿照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图案,其颜色为白灰带青色,无光泽,声音尖短,类似其他私版;有的直径比正常银币小1毫米左右,重要的是其重量总在20克上下。
还有少数的是用铜、铅、锡等金属铸造的假银元,外表镀银,其特点为铜质铸造的假银元版图粗糙,音尖短而量轻,磨掉表面银色多呈现微黄,质量为21克左右;用锡、铝铸造的银元,则图案模糊,质软无弹力,声音低沉。将银色磨去,锡质的青灰色;铝质的为青黑色,质量均在20克左右。
另外,由于银币在长期不断地交换流通使用过程中,经过人手的抚摸、磨擦,其磨损的部分主要在钱体的突出部位表现出来,应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匀,无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装、无磨损,钱体又无包浆的高档银币可判定为假币。中华收藏网
银元鉴定窍门
银元在我国货币流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银元的真假直接影响到历朝历代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所以人们在使用银元的时都较为重视银元的真假。现介绍几个常用的行之有效的鉴定窍门。
声音辨别法: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声音尖且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多的低成妥银元。声音低且嘶哑,周边不一致,肯定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假银元声音多为尖短而低闷。
外形辨别法: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
重量鉴定法: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5.6克左右。凡是重量低于25.6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就是伪造的,非真品。 洗版银元鉴定法:将正常银元用硝酸或硫酸将白银蚀去一层。其特点是图案模糊不清,边缘较薄,颜色泛白(此明显不同于时间流通版)。而重量比正常银元轻1-3克。
银元鉴定的正确方法
2010-04-30 08:13
银元鉴定,历来都是争论很大的地方。有人收了一辈子的银元,到头来还会收到假货。为什么?没有掌握到银元鉴定的真正方法。
银元鉴定,没有人会告诉你正确方法的,为什么?我看有二个原因:一是有些有经验者,文字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说明,不能抓住要害;二是有些人是根本就不肯实话实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古玩生意,对收藏银元情有独钟,当然也掌握了独特的鉴定方法。我虽没有火眼金睛,但假银元若想在我眼前遛过,却也非易事。
先介绍一下传统的鉴定方法:
一、银元的成色鉴定
1、看色泽
真银元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量的银元,色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色低的银元或假银元,色泽暗淡,含红铜的银元(整体)带微红色,含黄铜的银元带微黄色,含白铜的银元带微青色,含铅银元带灰黑色,含锌的银元带青灰色。
2、听音韵
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元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成“哑版”。但也有一些真银元经过火烧,猛摔有裂痕或长期受潮湿而造成声音反常。故听声音时必须细心、谨慎。
3、用比重法测试
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它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次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或民国期间袁世凯头像、孙中山开国纪念币等,一般重量都在25.5克至27克之间,一两银元的重量为36.31克左右,真银元的误差不会超过0.4克。而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它金属,&127;知道了不同金属的比重,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轻,真银元重。用天平称称,假银元比真银元轻2克至5克。
二、银元的文物鉴定
1、仿制品和后铸品
银元的文物鉴定方法是广大收藏爱好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收藏者切身利益的重要环节。作为收藏者必须不断学习文物鉴别知识,积累经验,充实自己,逐步提高。
银元的文物造伪,并不着重于在成色上掺假,仿造品的成色与真品相差不大,特别是机制仿造的成色基本上与真品相似。在制作上,有些限于技术条件,银元仿制品的精美程度稍逊于真品。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结合来鉴定。首先要对真品有所了解和掌握,如银质的成色、重量、大小,币文风格,字体形态,边齿的排列与间隔,图案细部的对称,总的要归纳出真品的整个特征,然后再去对照伪品。而伪品不管制假者制币技术多么高明,制作过程多么细致、精密,包装多么逼真,也是不可能达到真品那样图文流畅,字体优美,看起来那样赏心悦目。假币总是存在着文字笔划生硬,字体臃肿拙劣,满文呆滞、粗壮而失调,英文字母不规整、排列不齐、字边还附有毛齿。银元齿边之间的齿隙有宽有窄,齿身浮浅。“龙版”银元的龙体立体感差,龙眼无神,龙纹臃肿,龙鳞扁平,龙身与龙鳞分离。
仿制品和后铸品银元,从普通型到珍稀型在钱币市场上发现几百种,并且交易比较活跃。假如掌握了鉴别真伪的知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银元,鉴别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改刻品
钱商为了牟取暴利,把普通银币改刻成罕见的、珍稀的银币。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成罕见的,珍稀的银币。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镶拼技汉。像湖北省光绪元宝本省一元币,存世量稀少,伪造者利用常见的普通币湖北省光绪元宝一元来改刻造假,刮去背面的长花星,镶嵌上用银片制成的“本省”两字,普通币摇身一变,陡然成为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稀品。但是,只要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看“本省”两字及周围,就很容易发现镶嵌上去的痕迹。或再用湖北省光绪元宝一元真币同改刻币相比较,漏洞就暴露出来了。
湖南省光绪元宝一元币,这种银元是极其珍贵的试制币,现存世量极少,伪造者把湖北光绪元宝的“湖北”两字刮去,用银片镶嵌上“湖南”两字,把一枚极其普通的银元,变成了稀世珍宝。
改刻的银币种类很多,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一元的,还有半元的,还有专门改刻年份的。像江南省光绪元宝一元币,把甲辰年改刻成癸印、戊戌年。英国贸易币在香港流通的俗称“站洋”的银元,1911年的是枚普通币,1921年的是当今世界仅存六枚的珍稀币,伪造者把1911年改刻成1921年。
3、戏作品和臆造品
清末和民国初期,造币工厂的生产任务并不饱满,生产时续时停,加上厂里的管理制度不严,有些职工在停工时戏作了一些银币,用不同的钢模正背二面合成另一种异品银币。或用同一种正面银模合成异品银币,像民国3年的袁世凯头像,&127;正背二面都是头像,就是用正面钢模合成的。影响最大的是高帽袁世凯大飞龙币,正面采用袁世凯共和纪念币,背面采用新雕的大飞龙钢模,合成后成了赫赫有名而又很稀少的大飞龙银元。其它还有大清一元、北洋一元等很多戏作品银币。
看到这,你头痛没有?哪一点才是要害?不得而知。
假币有哪些类型?
以前出现过的假银元形式:
1、20世纪70年代末的假银元,此币工艺粗糙,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色,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
2、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假银元,此币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色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色,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
3、面世于10年前左右的假银元,颜色黑亮,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
4、近期的假银元,寡白色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以上4种假币材料均不是真银压制,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别,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色包浆。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清朝及民国时的假币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银匠凭空臆造币,如慈禧等部分纪念币。二为清末钱币工人后来制作的伪币,其中极少部分原模后铸的倒还有些价值,至于重新雕模压制币,虽然同为纯银所铸,情况则为两码事。此币经过长期流通,有磨损痕迹及旧色包浆,从材料及新旧方面看无法辨认,容易蒙混过关,只能从图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为民国时期民间常见的镀银铜元,电影上常见旧时商人用指尖捏着银元,放在嘴边猛吹一下,即置于耳边听声音以辨真伪,如今所镀一层薄银已褪,露出铸工基本精良的黄铜、红铜币,磕磕碰碰且磨损较严重,往往会使人误认为是试铸为数不多的银模铜样币。
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
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看颜色。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色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色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与之仔细对比,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找破绽。
凡收藏银元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就是细心观察,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俗话说:“七绿、八黑、九五白”。滴上硝酸,如果发绿,则只有七成银,如果发黑,则只有八成银,如果发白,恭喜你,你手头的银元是真家伙!
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6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传统的鉴定方法:
听音韵。老银元用手指托其中心点,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好比男高音。而一些新制的假银元,即便为全银打造,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犹如女高音。一些铜、锌量高的假银元声或音脆而响或音质呆滞而没有转音。但要注意因某种原因,一些经火烧、或受盐碱等地理环境所影响的真银元,也会出现音质低哑或成“哑版”现象。这就需要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测比重。白银的比重低于黄金、白金,而高于铜、铅、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枚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一般重量都在26.5克至27克之间,库平一两银元的重量为37.31克,真银元的误差小。只要用同等体积的真银元与假银元进行比较,真假立现。
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齿边深且有序,一定要看清楚每个细部,最好是用20倍放大镜,观察其币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砂眼,图像细微处是否缺失或被改动,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另外,很多假银元都是“翻砂”制作的,如遇到文字、图案模糊,质地又偏轻的要当心。
查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自然生成的磨损擦划痕迹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
这些花里胡哨的真假银元及真假银元的鉴定方法,看完难免会让人发笑,这银元,到底谁的鉴定才是真正有效的啊?
我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三点:
一是银色,只要是真银元,不论包浆如何,不论是老生坑还是新坑,或是传世品,只要银色对路,是机制而不是翻沙的,就是真银元!
二是银元的厚薄大小对路,不论有无使用痕迹(正常情况都有痕迹的),齿边匀称,就是真银元!
三是重量对路,就是真银元。
概述一下:银色正,厚薄大小正确,重量在26至27之间(库平七钱二分),恭喜你,你收到的是真银元。
不合标准的银元是指银元的重量、含银量、图案等不符合规定,但其本质或大部分仍是银的,不属假货,这里仅指不符标准而言。
1、私版:系指私人铸造和造币厂营私舞弊铸造的含银量低于84%的银元。袁头、孙头、龙洋均有,还有站人银元等。其共同点是:声音尖而高,质量低劣,但程度各不相同,按特征及版别分述如下:
1)、袁头私版: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 袁像较粗,轮廓较大,目光向上,胡须长,鼻洼深,鼻梁坍陷,徽章明显,字体软弱无力,音发尖,背面嘉禾较粗。
b、袁头眼上双线太直,形如三角(俗称睁眼),眼皮为较明显的双线,真的银元也是双层,但相连。真?quot;圆"字内"贝"下边两点不相连,假的"贝"字下边两点相连。私版背面嘉禾穗生硬凸出较高。
c、 袁头头发较长,肩章较大且太正,角星明显,"中华"两字直笔太粗,剖开为白色,点硝酸冒绿色。
d、 体薄,声哑、低,耳朵大,体积小,重量轻。成色在65%左右。
此类银元以"民国三年"为多。
2)、孙头开国纪念币私版:
比正常银元小一圈,图象模糊,字迹不清,成色60%--70%。
3)、孙头银元私版:
私版边缘突出不均,孙像模糊,背面波浪与船身之细纹尤为模糊,声音尖而有钢声,成色约80%。
4)、龙洋私版:
龙纹粗糙,字体不同。此种私版较少,有时发现铜板、铅板镀银,其龙纹更显粗俗,很易辨认。
2、 轻头
1)、洗版:
奸商贪图微利,往往将造币厂银元用硫酸或硝酸加以腐蚀,偷去一些银质,使银元声音发散,版面模糊。次类银币以袁头、鹰洋(墨西哥)银元较多,其他版别亦均有,重量轻1克到3克不等。有的边缘显薄,有疑时可称量。但也有"原轻"或"出厂轻"的孙中山船洋,其本身并非药水洗刷,只是原坯比较轻,重量不合标准。
2)、锉边:
将正常银元之齿锉下,另锉出齿痕,即窃去白银一部分。因此,银元形状缩小,边齿不齐,重量减轻,一般缺少1克~2克。特点是:周边之齿纹深浅、长短不规则。为防止混入,可把银元鉴别后在柜台上竖直与同版银元滚比,发现小一圈,经过称重即可确定。锉边者以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袁头较多,各类版别均有。鉴定此类银元以目力为主。
3、 錾字与凿眼
錾字是商人作暗记所为,凿眼是持币者以银元作为饰物佩挂或作其他用途所为,,前者重量未变,后者重量已不足。
4、 闷版:
亦称哑版,音低,除私版鹰洋外,一般银元猛力击之也易变哑,加火烤后即能回音。
5、 挖挂:
有的因为原币损坏,用其他金属修补;也有故意在银元的正面或反面,非直视的地方挖去小部分白银,补上其他金属,企图鱼目混珠;更有甚者是把正常银元挖空内部白银以黄铜或紫铜填补。鉴定此类银元主要是听声音、掂重量,版面形式一般很少有破绽,可用戥子称重量,轻在1克以上者,即可将银元竖直用小锒头轻砸其边缘,会发现裂缝,再用化学盐水鉴定即可确定优劣。灌铅、锡版等作假银元亦用此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