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者:每次转让都为了找有缘人
“‘收’是指带有目的的收集,而‘藏’则包含着传世精神。”钱币收藏爱好者袁泉源始终认为,“藏”高于“收”,而钱币的文化价值也高于经济价值,他认为每一个钱币都是所在历史时期的资料认证和实物表现,“两个不同时期,甚至相隔两千年的钱币能在我的手中相遇,这正是收藏的美妙之处。”
从3.5元开始的收藏之路
今年不到40岁的泉哥,在顺德古玩街开了一家古玩店,在这家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里,承载着他长达26年的收藏梦。泉哥的父亲也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在父亲的熏陶下,泉哥自幼就养成了收集的习惯,“最开始的时候是收集贴纸,后来是喜欢收集烟角,慢慢地也开始收集小人书、邮票,到现在就喜欢收藏钱币了。”泉哥告诉记者,从小学六年级的开始,他就对收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刚开始,都仅限于收集一些喜欢的东西,对于收藏并没有一个规范的认识,而真正了解收藏是从父亲送给他的一本关于钱币收藏的书籍开始。
由于钱币收藏是一项蕴含着高深学问的研究,所以泉哥经常在相关著作中吸收知识。在泉哥是的小店里,除了摆放着不同朝代的古币,泉哥还特意在墙上安装了一个小型的书架,用于摆放钱币收藏的相关书籍。而其中一本名为《古钱漫说》的书,封面已经泛黄,边角位置已经破损不堪,在一排彩色印刷的书中显得格外的突兀。
泉哥告诉记者,这本书已经跟了他26年,“这是6年级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书,才3.5元,却是我收藏的启蒙之书。”泉哥说,这是父亲为了培养他的收藏意识特意买来给他,小小年纪的他对于这本书格外的珍惜,还特意包上了书皮,“那时我几乎每天都会翻阅,看过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直到现在,我还会不时的拿出来看。”泉哥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翻阅着。
收藏之路,痛并快乐着
读初一的时候,泉哥就开始收集花花绿绿的邮票,也因此成为别人口中的“不学无术之徒”,但是对于别人的评价泉哥通常都是一笑置之。初一的时候,泉哥就毅然花了35元购买了中国的第一张生肖邮票——庚申年的猴票,从现在看来,大家都会觉得泉哥有先见之明,因为这小小的一张邮票现在市面价值已经高达180万,但是在当时,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花35元“巨款”去买一张不足3平方厘米的邮票,却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花了一半的红包钱啊,我妈妈特别反对,但是还是偷偷的买了。”
工作以后,他的收藏范围涉及古币、小人书、徽章等等。泉哥说,“我特别喜欢那些会‘讲’故事的藏品。”所谓故事,其实就是藏品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记忆。为此,泉哥大部分的工资都花在购买收藏品上,然而要懂得藏品的故事,并非易事,除了资金还得积累相关的知识。
先得读万卷书。泉哥的家里,有数千、上万册藏书,陪伴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平日,泉哥不是在店中或在家中把收藏回来的古币归门别类,就是在阅读相关的收藏书籍,或是跟朋友一起讨论学习。“看过的书都上千斤了。”
当然,还得行千里路。为了提高对钱币的真伪的鉴别能力,泉哥除了经常到广州、上海等地参加钱币的学习交流会,还会到全国各地去实地考察,“我们要了解一个钱币的故事,就必须了解它的出产地的历史、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最后,还要吃过“药”。行内话的吃过“药”,指的是购买过赝品。泉哥就曾经在市场上以2000元购买了三个民国开国元年的纪念币,自以为是“捡漏”,殊不知却是“捡流”。虽然买到赝品会受到同行的取笑,但是泉哥却把这三个钱币放在店里,并标识“地雷”字样,“这是用来警惕自己之用,提醒自己要不断地提升鉴别的能力。”泉哥笑了笑说。
传承文化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
平日里,不少街坊都会把收集到的钱币,让泉哥过过目,“他每一次都会很细心地讲解,我经常过来请教他。”街坊文姨说,泉哥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而且乐于助人,所以经常向泉哥请教。泉哥不但会热心地解答街坊的问题,还会教他们钱币的正确收藏方法,甚至还会免费提供收藏盒和收藏纸。
泉哥现有的钱币共计超过一万枚,他始终坚持,收藏钱币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是在玩赏中品味藏品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容,收藏历史,保留文化,并且传承文化,这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我并不认为钱币是一种货品,每一次的转让都是为了帮它找一个有缘人。” 泉哥说,他不会根据价格的高低进行转让,必须寻找一个真正懂得欣赏钱币价值的买家。“钱币虽小,但是他就像一条线,贯穿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是历史的见证,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钱币。”泉哥认为能将两个不同时期,甚至相隔两千年的钱币在同一时空呈现,正是收藏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