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见证了中苏关系的巨变
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于1953年,当时这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时刻,我国经济正要大展拳脚,但是第一套人民币由于面额过大,各解放区各自发行货币,币值不统一,流通使用极为不便,加上纸质粗劣,文字说明单一等原因都极大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故此发行新一套人民币已成燃眉之急。
5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正正步入蜜月期,中苏双方的各种合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双方不论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合作。苏方对中方提供了各样的技术援助,并派遣大量专家赴华进行技术交流和支援。苏方提供纸钞印制技术等也列入经济援助范畴。原本第二套人民币由中方自行设计,并交付苏方制版,然后交付中方自行印制,苏方只是提供技术协助。但苏方却单方面扣留了3、5、10元三种纸钞钢版,中方只保留了1分至2元的自主印制,3元等币却要交付苏方印制。
5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苏谈判破裂,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尤其是赫鲁晓夫上台后更是改变对华态度,单方面撕毁合约,撤回所有在华专家,并带走各种技术资料。自此两国之间开始剑拔弩张,边境也时有摩擦。即使这样第二套人民币的印制也还是照原计划进行着,只是后来在边境发现了大量的真版假钞(即未在中方交付印制目录之内),中方才意识到苏方开始通过货币来扰乱我国经济,因此中方毅然停止使用苏印三种票(即1953年3、5、10元),并于1个月内停止兑换,力图减少我国的经济损失。
苏3币停用之后,中方开始了印制第三套人民币的议程。当然这些都是秘密进行之中,1962年,1956年版黄5元与第三套的枣红一角同步推出,作为替换第二套人民币的前哨。而第三套人民币则全为中方自主设计并自行制版印制,结束了人民币印制需要依靠外国的历史。
第二套人民币见证了两个大国由亲密合作走向对立交恶,其中不明真相的也只当它为一件普通的收藏品或艺术品,但收藏的过程应该更注重藏品背后的故事,不是仅仅因为有利可图而为,这样人们在收藏的同时才能多一点收获和趣味,而不是单纯的功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