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收藏风险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币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流通纪念币和一些尚在流通的人民币币种纷纷作为“收藏品”进入民间市场交易,人民币的收藏文化消费已经衍生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现象。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人民币收藏品市场的引导和规范,进一步强化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人民币与人民币市场
所谓“人民币”实质上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货币”。但人们通常用“货币”一词时更多的是就其职能形态来说的,而使用“人民币”一词则更多是偏重于货币文化的角度,是就其实物形态而言的。因此,可以说人民币是货币及货币文化衍生物的总称。中国的货币文化或者说人民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大致可以把人民币分为历史人民币和当代人民币两大类。中国历史人民币分为古钱、元宝、机制币(章)和纸币3类。当代人民币主要以人民币收藏品为主。如果从币材上划分可分为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银行卡)3类;如果从性质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普通币(钞)、普通纪念币(钞)、贵金属纪念币、金银(条、块、元宝等)投资性制品、纪念章(张)、银行卡等6类。
中国人民币市场的形成历史悠久。据考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人专门收集古钱,并著有谱录。理论上讲,有人民币的制造和流通,就会有人民币的文化,就会有人民币的收藏和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币文化的兴旺繁荣,人民币收藏爱好者队伍的不断扩大,当下人民币市场已向多元化发展。市场交易从硬币到纸钞,从历史人民币到当代人民币,古今中外人民币应有尽有,品种复杂多样。实体与网络,高端与低端,常年与集市,途径众多,渠道通畅,相互间共生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互为补充又各有优势,迎合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众多社会各界人民币收藏和研究人群的不同需求。近年来人民币的一些币种渐成市场热点,参与人群越来越多,一些人民币投资者也在人民币收藏品市场中寻求机会,社会游资乘机进入市场炒作,打政策法规擦边球,网上网下、地上地下,交易比较活跃,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人民币收藏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人民币收藏品市场属性缺乏准确的定位。由于人民币收藏品市场属性尚未定位,因此,所谓人民币收藏品市场还是一个泛指概念。从文化角度看,人民币收藏品市场是一个文化消费市场。从投资和投机的角度看,人民币收藏品具有一定升值潜力和炒作空间,是一个投资市场。从管理角度看,管理职责尚不清晰明确。这个市场处在一种有形无形之间,同时涉及文物保护问题、人民币管理问题、依法纳税营业经营问题,谁是市场主体,谁来负责监督管理。如果说是虚拟市场,人民币收藏品确实在真实的市场中交易。国内也确实有很多专门以经销人民币收藏品为主业的销售企业公司。中国金币总公司销售的各种金银币也是人民币收藏品中一个币种。康泉阁公司经销装帧的人民币系列纪念收藏产品在市场中颇受欢迎。事实上在市场上经营人民币包括人民币收藏品的大小业户更是不计其数。如果说它是一个有形市场,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个市场仅仅是它的一部分。人民币收藏品的民间交易包括网上交易大量在无形之中,规模和数量难以统计。
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管理机制。目前对人民币收藏市场的管理,特别对非法装帧、经营流通人民币行为的管理与检查,需要由人民银行会同当地工商管理部门联合开展。如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其他行政执法机关进行处罚,人民银行并没有独立的处罚权。因此,人民币收藏品市场的管理不仅仅是人民银行的职责,还涉及工商、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但是由于目前还缺乏比较顺畅,非常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人民币收藏市场监管还存在一些真空地带。按照《经营、装帧流通人民币管理办法》规定,经营流通人民币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是经营流通人民币申请的受理机构和审批机关。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50万元人民币。但是经营者普遍认为只要取得工商局营业执照,就可以合法经营人民币,对于经营流通人民币的管理不理解,缺乏认同感。市场上未经审批,公开或隐蔽的,固定和流动经营人民币的现象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