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
如果说3元券是50年代中国的独创,那么5元券就是60年代世界的宠儿。这张被世界钞票界公认的精品,曾经在国际钱币评比中获过金奖。
1958年11月,工人从没有人管理的桌子上领取自己的工资。工人们说:“我们是工厂的主人,哪能什么事都要人管呢?”
第三套人民币5元券是著名雕刻大师吴彭越的得意之作。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独特的图案意境。炼钢工人生产时倾斜的姿势,不但充满了力量之美,而且他手持的钢钎末端正好被票面面额覆盖,花团锦簇的“伍圆”二字好像熊熊的高炉,使得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吴彭越回忆说,他在创作炼钢工人这幅画时,脑子里就想起工人们脖子上的毛巾,他记得钢厂里巨大的鼓风机会把工人们搭在肩上的毛巾吹起来。这一神来之笔,也成了人民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后来始终难以超越。
1962年初,突发奇想的周恩来对设计人员说,1角券中小学生使用的多,要画一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后来,一群扛着工具参加劳动的学校师生就成了1角券的主打风格。遗憾的是,1角券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它的背面颜色与2角券相近,使用时易发生混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新币的不熟悉,把新版1角券折叠起来当作2角券使用。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只得把背景颜色由绿色改为酱紫色。这就是一直使用到2000年的酱紫色1角纸币。
女拖拉机手梁军,是人民币印制史上一个永远绕不开的焦点人物。2003年8月28日,由梁军参与录制的《小崔说事:钱啊,钱》在央视播出。崔永元告诉梁军已经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处确认,第三套人民币1元券上的那个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就是以她为原型的。而此时,距梁军“把拖拉机开到人民币上”已经过去43年了。那是1959年11月13日,国产首批13台“东方红—54”拖拉机运抵她的家乡黑龙江。梁军兴奋地跳上第一台“东方红”,就驾驶了一圈,当时在场的记者拍下了那个激动人心的画面,随后以梁军为原型的人物造型就被搬上了人民币。但因为没有官方的确认,梁军也就从来没有承认过。
除此之外,中国式水印、印钞机的出现,也让第三套人民币更显神秘。尽管这些无法与曾荣获金奖的5元券相提并论,但那种影响力还是挺震撼的。
1957年3月,我国钞票界得知卢布的防伪是沙俄时代的印钞专家奥洛夫发明的。然而,当问及苏联专家康诺诺夫时,没想到这位专家连连摇头:“这是我国仅次于原子弹的绝密技术!”表示绝不外传。这件事极大地震撼了我国印钞界,不能受制于人。此后,我国历时1年研制出了自己的防伪标记——水印。而水印的出现,也让我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
20世纪50年代,国际印钞业已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机雕、接线等新技术,在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中,由于美术专家和专业设计人员集体创作,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除主景工艺完全采用手雕外,面值文字的衬底花纹或花符图案多采用机雕技术。例如10元券面值衬底,则是利用机雕网状线与手工装饰相结合,形成向日葵花盘的效果。在其他票券面值衬底图案设计中,还使用了接线技术,大大提高了钞票的防假性能。
第三套人民币是我国目前发行、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于2000年7月1日起停止在市场上流通。这套人民币以其主题思想鲜明、设计风格新颖、券别结构合理、主辅币品种齐全、印刷工艺先进并有较强的防伪性能等特点,在我国货币发行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收藏角度分析,是最有前景和潜力的一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