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人民币的昨日与今天


龙泉收藏网 2012-02-01 07:11:44 浏览量:0

  第四套人民币的出现颇为曲折。因为文化大革命,新版人民币的发行计划一再被搁浅,直到1979年。在国务院原则批准的第四套人民币彩色设计稿里,原本没有50元和100元的票券,但改革的经济浪潮最后催生了大面额人民币。

100元上画什么,让设计小组绞尽脑汁。小组成员周令钊说,国庆30周年那天,他看到游行队伍中出现了四辆彩车,彩车上是四位领导的巨幅画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一字排开。周令钊茅塞顿开:佰元币何不就放上四个领袖的头像?自此之后,人所共知的100元券主景宣告诞生了。

如果说伟人集体被印上人民币是对中国革命的缅怀,那么把少数民族搬上人民币,就是多民族国家的象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据侯一民回忆,选择人民币上的民族人物是根据当时民委的人口普查数字确定的。凡是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就画上去,唯独高山族没有达到最低限度,但它是台湾的象征。当时,侯一民、周令钊等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走了一圈。从西双版纳到贵阳、桂林、蒙古族、回族地区,沿途一万多里。“不光是看人脸,还要观察这个民族的衣服和装饰。”最后专家小组敲定了土家族的黄其萍、朝鲜族的苏春熙,以及侗族的石奶引等。

对大多数人来说,黄其萍、苏春熙可能是“熟悉的陌生人”——名字是陌生的,样子却是熟知的。1979年3月,黄其萍、苏春熙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作讲解,突然来了几个新华社的记者和专业摄影师,为她们拍了几十张头像。二人的形象就这样上了1980年版人民币。后来,有人透露2角券上的主人公是黄其萍、苏春熙。为此,有商家找上门寻求合作,均被低调的她们拒之于门外。

与黄、苏二人相似,石奶引也是一不留神成为“名人”的。1980年,有人拿着一张1元券,说她跟钱币上的女孩特别像,这使石奶引想起了一件两年前的往事:她和伙伴们身着侗族盛装,去从江县洛香镇赶集。突然有人从背后拉了她一把,石奶引转身一看,原来是个陌生男子,他旁边还站了两个人。该男子示意她走过来,脸朝侧面站定。石奶引走出人群,按照对方的要求站定,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当了一回模特。回家以后,她很快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要不是后来有人说钱上的女孩像我,这件事我恐怕就记不起来了。”石奶引说。

1955年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为群众兑换新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于1987年4月27日,有9中面值,14个版别,(从1997年央行宣布终止发行第四版人民币,银行开始“只收不付”)面值分别为:100元两种版别(1980年、1990年);50元两种版别(1980年、1990年);10元1种版别1980版;5元1种版别1980版;2元两种版别(1980年、1990年);1元三种版别(1980年、1990年、1996年);5角1种版别1980版;2角1种版别1980版;1角一种版别1980版。这套币见证了中国有计划经济走向改革开放,也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见证了人们有先前第三套人民币时期的万元户时到出现亿万富豪的过渡,得益于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发政策,票面设计正面为人物头像,均出自侯一民之手绘画。背面主景取材于中国的名山大川,100元券为井冈山主峰,50元券为黄河壶口瀑布,10元券为珠穆朗玛峰,5元券为长江巫峡,2元券为南海南天一柱,1元券为长城。特别是四个伟人头像一起出现在做钞面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具有非凡的收藏意义,将来不可能再出现,再者5元劵中的长江巫峡随着三峡大坝的蓄水,再也见不到了。

标签: